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三农动态

“良种”配“良法”花生效益佳

在彭集街道南城子村,孙文久及他的文文家庭农场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他所种植的花生产量高、品质俱佳。据县农业部门对文文农场种植的花生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项指标,已达到了绿色产品标准。

“彭集花生”这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东平农产品扬名海内外。如今,文文家庭农场就拥有正宗的“彭集花生”。该农场之所以种植的花生品质好,主要是大清河南岸这片沙壤土,具有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等先天优势,在古时,彭集花生就在大汶河沿岸家喻户晓、闻名遐迩。

回忆起文文家庭农场的创业史,要追溯到2013年。那一年,孙文久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400亩,并与当年12月25日成立文文家庭农场,走向了一条科学、规模种植、加工、销售花生之路。

万事开头难。为了让花生提高产量,孙文久通过反复实践,反复琢磨,探索出了一条由花生套播变花生直播的经验。花生直播一经推广,效果立显,不禁种子出土快,而且免受了麦子根系对花生种的侵害。

乘胜追击,孙文久通过由人工耕作向全程机械化的转变,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一亩地花生可产800余斤。不仅如此,爱动脑筋的孙文久还变废为宝,把农民过去弃之不用的花生秧子收集起来,通过机械粉碎,加工成颗粒状,销往东营,成为奶牛的优质饲料。据统计,一亩地里可加工600斤花生秧,在带来利润的同时,又避免了秸秆焚烧,实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更为难得的是,孙文久还通过免费为当地花生种植户的花生“脱壳”,又得到了一批优质饲料。一亩地可增加收入150余斤,实现了一举双赢。

“加大花生秧(壳) 综合利用,深度挖掘花生效益。围绕花生秧富含粗蛋白、粗纤维,花生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等特点,将花生秧和花生壳作为很好的畜牧饲料卖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于养殖,实现了变废为宝,增加了经济效益。”孙文久对自己花生外延深加工做了总结。

 如何让一颗花生从果到秧、连头带尾产生效益,变身“金豆子”?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孙文久认识到,花生种植只是产业的基础,靠天吃饭的成分较多。要实现“彭集花生走向全国”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加工,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孙文久在深加工这条路上一直苦苦探索。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通过到县农广校和省农广校学习中 ,让孙文久茅塞顿开。他根据农广校所获得的知识与灵感,决定走一条生态、绿色、无污染炒制熟花生的路子。经过多次试验,孙文久成功了。他利用沙土炒制花生,在铁锅内放置沙土,把优质花生放入其中。利用沙土的比热小,温度大,土细可入缝隙的特点,使花生充分受热,进而炒出绿色、原味、醇香的正宗古时炒花生。

炒制花生虽然“吃香”,但由于工序繁杂,基本属于微利经营。孙文久又投资购买了压油机,加工纯花生油,走向产业升级的“更高层次”。不仅如此,孙文久还通过电商,让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产业升级层次再一次提升。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领大家伙共同富裕!”是孙文久做产业的初衷。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50多岁的张淑芹在文文农场打工,不仅一天能赚50元的工钱,更能在家门口照顾自己的孙子。孙长宣的2个孩子上学,正是用钱的时候,他一人干建筑让家里的日子紧巴巴的。他媳妇薛秀玲自从在文文农场打工之后,一天也能挣50元,解决了家中燃眉之急。

村里的贫困户孙长城身体有残疾,孙文久提着花生油和面粉到家中进行慰问,感动地孙长城眼中含着泪花,口中喃喃道,“谢谢,谢谢啦!”

贫困户孙士勇是一个光棍汉,经济条件很差,常常是吃了这顿没有了下顿。孙文久给他买去2亩地的玉米种子,并给了他100元,鼓励孙士勇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学到种植花生的“真经”,孙文久常常邀请农广校的老师在田间地头进行讲解种田知识,让广大群众知道了如何清棵蹲苗、中耕除草,如何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锈病、花生根腐病。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了科学种田,也让彭集的农业风生水起、发展迅速。

如今,孙文久创业劲头十足,他说,他认准的创业路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创业得有想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做法。

“下一步,准备搞花生种植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不仅参观花生的各种加工流程,还能参加种花生、拔花生,一起体验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打造体验经济。” 孙文久对下步打算信心满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7东平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627号  鲁公网安备37092302000031号

主办单位:东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平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E-mail:dpxdzzwb@163.com

电话:0538-2821021   传真:0538-28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