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9 08:48:00
近年来,我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指导方针,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聚集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规划引领——突出龙头地位
坚持以先进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编制完成了《东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15年修编)、《东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城市景观规划》、《城市引水入城规划》、《滨河新区总体规划》、《滨湖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给排水、防洪、抗震、供气、供暖等专项规划和150余项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建立起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城市详规覆盖率达到了90%。在具体规划上,坚持“西进、南拓、北扩、东改造”的规划思路,拉框架、打基础、填项目,规划构建“四区、一园、十一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以“现代城区、滨河新区、滨湖新区、经济开发区”为中心,沿大清河、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环东平湖为纽带,接山、大羊、梯门、老湖、旧县、斑鸠店、银山、戴庙、新湖、沙河站十个乡镇驻地小城镇和大安山运河古镇为节点,“众星捧月、一带相连”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格局。
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
在城市建设中,我县不贪大,不求洋,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彰显“山水环城、生态绿城、古韵名城”的城市特色。一是强力推进现代城区建设。主要实施了文化发展线、滨河片区、佛东片区建设,建设起了白佛山景区、博物馆、文化发展中心、人民公园、城市景观水系、体育会展中心、职教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打造了一批城市建设新亮点。二是加快滨湖新区建设。实施了水浒影视城、规模养殖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水浒古镇码头、千年宋城、生态休养养生等重点项目,规划了8公里黄金岸线,展现了滨湖新区的美好发展前景。三是启动滨河新区建设。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将滨河新区建设为现代物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配套服务、矿产业循环经济、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核心动力产业、煤炭物流和居住等九类组团。四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贯中大道、外环路、东原路、平湖路南延伸、宿昌路南延伸、府前街、府后街、佛东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形成了“七纵七横”城市道路框架;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供热、供气、供水覆盖全县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县启动实施改造焦村、李泉子、一担土、虹桥、赵桥、李范村、马口、卜楼、宿城等9个城中村,涉及改造3809户、10235人,建设回迁安置楼143栋、面积57.43万平方米。
生态优先——建设宜居家园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为总抓手,实施以“城市绿荫行动”为重点的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单位庭院绿化、居住小区绿化建设,打造了平湖路、东原路、贯中大道、园区中心路等绿化景观大道,建设了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金牛公园、清河公园、佛山公园、人民公园等5个综合性公园;对平湖广场、光大公园、大桥三角绿地、市民广场等10余处广场、游园绿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了金马林荫广场、汶河休闲广场、贯中文化广场、弘盛休闲广场、体育会展中心健身广场等5处文化健身广场及清月湖、龙泉湖、龙王潭、荷花洲、东原湖等城区景观水系节点;注重“文化建绿”,在城区道路节点、广场公园安装了15处雕塑小品。截至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48%,绿地率40.85%,人均绿地面积17.5平方米,三大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标准。2009年、2011年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
城乡统筹——开创村镇建设新局面
重点扶持示范镇建设,积极引导银山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突破发展,完善配套城镇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实施府前街提升、西外环、文化路南段建设工程,拉开镇区“四纵五横”发展框架;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依托景区,发展滨湖景观地产,建设了镇驻地中心社区、黄河社区,全力打造了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小城镇;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指导建设农村新型社区20个;深入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行动,加快小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村镇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改造农村危房4935户,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惠及农村困难群众1000余人;注重文脉传承,积极申报传统村落,银山镇南堂子村、老湖镇梁林村、接山镇常庄村、中套村等8个村被正式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银山镇被评为“省级宜居小镇”,银山镇南堂子村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