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睡眠、安全出行

 (科普知识)
健康睡眠、安全出行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区主题是“健康睡眠、安全出行”。假设你以100公里的时速驾驶,4秒钟的瞌睡过程中,车子就会驶出111米,也就是说,你的车子的这111米行驶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如果是几分钟呢?继《开车如何预防“春困”》刊出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以来,也有不少读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有必要就其中某些问题做出进一步说明。首先再次强调,保证良好充足的夜间睡眠是预防瞌睡驾驶的唯一有效方法,这是一种国际共识。有的读者的不同意见主要是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同。这里先厘清和解释几个概念:
不存在所谓“春困”
除了发作性睡眠症、服用镇静药物的影响和睡眠障碍患者等情况,夜间睡眠不足是导致白天陷入瞌睡的原因,没有季节之分。
瞌睡驾驶与疲劳驾驶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瞌睡驾驶(Drowsy Driving)仅仅指驾驶中陷入睡眠,疲劳驾驶(Fatigued Driving )泛指驾驶过程中司机陷入疲劳状态,包括瞌睡驾驶。
睡眠、清醒周期
我们尚不能确知人类为什么需要睡眠,一般认为,睡眠过程是人体重新“充电”各种机能得以恢复的过程。一些化学物质和“生物钟”节律共同对睡眠周期起着调控作用。研究发现白天清醒状态下,脑中一种叫做腺苷的物质会持续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就向身体发出需要睡眠的信号,形成一种睡眠压力;睡眠过程中,人体又能分解腺苷,从而逐步释放这种压力。睡眠生物钟(昼夜节律)形成主要因素是明亮、黑暗,大脑视交叉区接收到眼睛传来的光信号,分析光信号的强弱,告诉你现在是白天,还是夜间,帮助身体形成睡眠的昼夜节律;传递这一信息的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被称为褪黑素的化学递质,天黑时,身体开始释放褪黑激素,血液中褪黑激素的量在晚上某个时间点达到一高峰,这个峰值告诉身体应该睡眠了,同时它使人感觉到昏昏欲睡。目前发现对人起到唤醒作用的激素主要是皮质醇。
在以上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人维持着一定的睡眠-觉醒周期,非人的意志所能完全控制的,这就是人在睡眠不足时常陷入不由自主睡眠的原因。
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睡眠节律也是人在凌晨1点到6点更容易出现瞌睡驾驶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瞌睡驾驶为什么是危险的?
前文已经介绍,一般成年人每24小时需要7~9小时连续的夜间睡眠。睡眠剥夺对于驾驶性能的影响体现在:反应迟缓,注意力不易集中,和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当“睡意”袭来,不由自主地,人的注意力开始下降,眼皮“沉重”而不停眨眼,思维开始不连贯,记忆力下降,呼吸变慢使得血氧水平降低,需要猛的深呼吸来代偿,这就是所谓“打哈欠”。如果人处于站立或者坐位,颈部肌肉松弛造成的“点头”标志着人陷入浅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对外界刺激并没有完全失去反应能力,因而一些刺激会把你从睡眠中唤醒,肌力的突然恢复又使你猛然“抬头”,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瞌睡”(Microsleeps),这种瞌睡可以持续几秒到几分钟时间。
假设你以100公里的时速驾驶,4秒钟的瞌睡过程中,车子就会驶出111米,也就是说,你的车子的这111米行驶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常表现为汽车行驶方向上的漂移。如果是几分钟呢?
更为危险的是,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这种瞌睡,否认自己陷入了不自主的睡眠。即便这样,美国汽车协会(AAA)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司机承认曾在驾驶过程中陷入瞌睡,27%司机承认在过去的一个月之内曾在“很困”或者“睁不开眼”的状况下驾驶。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09年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成年人(54%)报告说,在过去的一年他们至少有一次瞌睡驾驶经历,近三分之一(28%)报告说,在最近1个月内至少有过1次这种情况。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报告说,瞌睡驾驶事故是造成半数卡车司机的死亡的原因,而每一个卡车司机死亡意味着另外三到四个人被杀害。
认识到某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避免瞌睡驾驶及由此带来的事故。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的另一个原因是把一些避免措施与预防措施混同,其实两者是两个不同概念。
预防措施
瞌睡驾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保证良好充足的夜间睡眠是预防瞌睡驾驶的唯一有效方法,这种强调可以是不厌其烦的。
补充小睡是出现瞌睡驾驶时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至于具体时间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大致在30~45分钟之间。
咖啡因可以阻断腺苷合成,因而对大脑有一定兴奋作用,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2小时)保持警觉状态,但是,绝对不能替代睡眠的作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睡眠债只能睡眠偿”。
避免措施
特殊人群:商用长途卡车司机、倒班人员、睡眠障碍者、服用催眠镇静药者、以及“酒后驾驶”者(这里是指少量饮酒BAC未达法律规定违法标准者)容易陷入瞌睡驾驶。
商用长途卡车司机是道路事故最大的制造者和牺牲者,避免这类人群瞌睡驾驶的措施就是严格限制连续驾驶时间,这也是国内某些人所说的“轮换开”。美国已经有这方面立法,规定了这类司机的工作、休息时间限制。
针对其他人群的措施无非“对症处理”:治疗睡眠障碍、严禁服药后或酒后驾驶、尽量避免夜间行车。
针对瞌睡驾驶本身,告诉你的同伴或者旅客,当看到你出现上文所述瞌睡征象时,及时提醒你。但是,仅有提醒是不够的,除非轮换其他司机或者你采取停车补充睡眠措施。
不要相信任何“提神醒脑”“妙招”。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瞌睡驾驶白皮书特别提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治疗发作性睡眠、提高警觉性药莫达非尼能降低瞌睡驾驶危险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传闻中开车窗、开收音机或提高音量、开空调降温以及其他一些“警醒”措施可以防止瞌睡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至于中国特色的清凉油醒脑当在此传闻之列。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7东平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627号  鲁公网安备37092302000031号

主办单位:东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平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E-mail:dpxdzzwb@163.com

电话:0538-2821021   传真:0538-2821605